- 不买关注时间低于一年的公司。
- 没有系统读好招股书和历年年报前,不买入。
- 不主动追求赚市场的钱。
- 不买自己一眼看不懂的公司或基金。
- 不买业务复杂的公司。
- 不买经营衰退、自己又无法将其立刻清算的公司。
- 不买自己无法精准跟踪的公司。
- 不碰有历史劣迹的公司,包括财务造假、坑害小股东等。
- 不仅仅基于历史数据,就做投资决策,投资买的是未来,核心是对未来的判断。
- 不裸卖空。
- 不必在意短期的成败得失,最重要的是长期回报。
- 不向任何人提供投资建议。
from 沈潜
from 沈潜
Baillie Gifford 是一家由合伙人全资拥有的投资管理公司,于 1908 年在苏格兰爱丁堡成立。
最近因为在特斯拉上获得超额收益,这家百年老店受到广泛关注。
我看到雪球上有不少网友讨论,好奇心驱使下,开始了解这家公司的投资哲学和策略。
BG 总结了 10 个问题,作为其核心投资分析框架,同样适用于我们做投资决策。
最后,附上 BG 的持仓分析。
今天学到一个深刻的道理,信息公开性和信息对称是两回事。
信息公开是指信息对每个人公开透明,信息对称是指每个人对信息的认知程度都一样。
很多人错以为信息公开了,他从中获得的价值就不会少于别人。
实际并非如此,就拿法律来说,法律对每个人都是公开的,但是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律师呢?
因为人与人之间信息解读能力不同,信息虽然是公开的,但信息并不对称。
在互联网时代,最不稀缺的就是信息。信息唾手可得,但未必给我们真正带来了价值。
关键是你有没有解读信息的能力,正如投资常讲的一句话:你有没有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认知。
记住,信息获得不等于认知提升。
如何提高信息解读能力?
互联网给了我们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力,也诱惑我们在海量的信息里失去独立思考的自由。
人只能为自己相信的事情奋斗。这里面存在着无能为力。世界有很多选择,有很多种价值观,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,你也不能主动选择一种最高效的方式实现成功。
能让你不断深入的事情,一定是源自你内心深处非常认可的事情。如果你为选择致力于什么感到犹疑,那你可以问问自己相信什么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,那你就回忆一下什么事情是让自己觉得舒服的。那件事情就是你可以致力于的事情。
我喜欢订阅式的阅读,而讨厌 feed 流推荐。虽然 feed 流推荐大行其道,甚至我自己工作的公司就是靠这个吃饭的,但是我自己用起来不舒服,尝试几次卸载几次。那订阅式的阅读就对世界没有意义了吗?其实不是,你自己既没有想象中的重要,也没有想象中的无足轻重。你的偏好不是一个人,如果带着你的偏好(也许用这个词比坚信、认可更让人放松),投射到你做的事情上,不断努力,你就会成功。
我们终究只能为自己认为的理想世界做些贡献,让我们偏好的改变发生。
凯文·凯利(Kevin Kelly,网名 KK)是著名的科技评论家,曾经担任《连线》(Wired)杂志的第一任主编,他的著作《失控》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名。
最近两年的生日期间,他都在博客分别发表了《68 条人生建议》和《99 条人生建议》,一共 167 条。